(網經社訊) 4月23日,網經社旗下國內知名電商智庫——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fā)布《2019年Q1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jiān)測報告》,報告發(fā)布“2019年Q1全國金融科技電商TOP10消費評級榜”,榜單顯示一季度共有10家金融科技電商平臺上榜,分別獲“建議使用”、“謹慎使用”與“不建議使用”購買評級。
在今年315晚會上,央視曝光“714高炮”亂象,多款金融產品被點名。如:任性貸、56財神與財喵管家等被點名,合計共有130多家。央視在報道中指出,借款時,這些現(xiàn)金貸APP都以各種名目扣除了借款金額的30%,業(yè)內俗稱“砍頭息”。據(jù)了解,金融科技電商行業(yè)還存在高額利息、暴力催收等問題。
此外,報告發(fā)布了“2019年Q1全國金融科技電商TOP10消費評級榜” 對包括拍拍貸、來分期、輕松籌等在內的10家金融科技電商的平臺表現(xiàn)進行評分排名。
榜單依據(jù)運行近十年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www.315.100ec.cn)2019年Q1受理的全國數(shù)百家電商平臺用戶消費糾紛案例大數(shù)據(jù)得出,依據(jù)反饋率、反饋時效、滿意度多項指標模型評估,其數(shù)據(jù)評級完全由系統(tǒng)自動生成。報告選取案例來自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接到的用戶投訴案例庫以及媒體披露的重大典型案例。
10家金融科技電商上榜 僅1家獲“建議使用”評級
“2019年Q1全國金融科技電商TOP10消費評級榜”發(fā)布:
榜單顯示,拍拍貸在平臺反饋率、回復時效性、用戶滿意度方面得分較高,購買指數(shù)在0.75以上,獲“建議使用”評級;來分期、輕松籌、分期樂的平臺反饋率、回復時效性、用戶滿意度相對較低,購買指數(shù)在0.4-0.75之間,獲“謹慎使用”評級,需引起重視;
而工行融e購、中行聰明購、建行善融商務、趣店、有用分期、優(yōu)分期6家金融科技平臺反饋率、回復時效性、用戶滿意度較低,購買指數(shù)低于0.4,獲“不建議使用”評級。
典型用戶投訴案例及點評
案例一:貸款APP再現(xiàn)“套路貸” “張飛借錢”暴力催收
【案例】陳先生2019年3月11日在“張飛借錢”借款2900元實際到賬2175元,貸款周期為7天。之前在張飛借錢貸款一次是砍頭息,在成功還款后這次卻無法還款,App上的記錄也已被刪除,如今陷入了套路貸當中。張飛借錢逾期了兩天,逾期費174元,之后遭張飛借錢暴力催收,通訊錄的聯(lián)系人均被電話騷擾。
【點評】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在今年315晚會上互金領域首次被點名,“套路貸”、“暴力催收”等問題突出,借貸逾期被催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以恐嚇、威脅、騷擾等方式暴力催收卻時常發(fā)生。平臺應該明白,各類機構或者委托第三方機構的暴力催收都是被明令禁止的行為。
案例二:善心遭利用 “輕松籌”捐款卻被捆綁消費
【案例】尹女士2019年2月25日在朋友圈看到的“輕松籌”鏈接并捐款50元。在選擇捐助的金額后輸入了支付密碼,由于是手機操作,無法看到全部頁面。支付后通過短信發(fā)現(xiàn)實際扣款70元,多付20元顯示為默認買了美國名醫(yī)防癌守護卡。再回到輕松籌頁面找不到20元消費的痕跡,打輕松籌的投訴熱線一直沒有人接聽。
【點評】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消費者在支付的過程中,默認勾選相關支付款項,且沒有以顯著的方式提醒消費者的行為,都是屬于不合規(guī)的。在《電子商務法》中,就有針對默認搭售行為禁止的規(guī)定。如若確如消費者所言平臺支付頁面無相關信息提示,那么平臺則屬于違規(guī)行為,應當及時歸還消費者多余支付的款項。
案例三:“拍拍貸”還款現(xiàn)高額利息 網貸亂象死灰復燃
【案例】黃女士在“拍拍貸”申請貸款,額度6800元,在申請時并未提示手續(xù)費700元,也未提示說明需繳納風險保證金1200元。在晚上20點左右告知申請成功,銀行卡入賬6800元,經查詢需要還款9247.20元,借6800卻要還2627.2元,后打電話給拍拍貸工作人員申請退回不使用資金,拍拍貸工作人員說其中手續(xù)費和風險保障金已到賬上無法退回。
【點評】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作為網貸平臺應當遵守國家對金融領域的相關規(guī)定,同時也要遵守監(jiān)管部門出臺的互聯(lián)網金融相關的監(jiān)管規(guī)定。貸款利率和各類形式的費用都要符合國家對相關貸款利率的規(guī)定,超出規(guī)定的利率或其他費用不受法律的保護。同時,借貸平臺向消費者提供借貸服務時,應當以顯著的方式向消費者明確貸款利率和各類形式的費用標準。那么,作為消費者也應當理性對待貸款行為,合理償還貸款金額。